留學應該有鄙視鏈嗎?今天來聊一聊學制問題
對留學稍有研究的人也會有些常識,就是學制的長短往往不是非常死板的,因專業的不同,的不同或碩士類型的差別而不同,僅以學制長短去否定一個學位的含金量或一種教育制度顯然不是很合適。區別于國內碩士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我倒覺得針對不同的專業以及該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或繼續深造的方向去制定不同的學制更加科學。舉個例子,提到教育含金量的問題,往往被拿來做標桿的就是美國的教育,因為美國的院校排名高,教育水準高,科研實力等都是水平。但美國的很多碩士也都是一年制的,比如商科的大部分專業如會計、金融、信息系統管理以及近兩年熱度非常高的商業分析,都是一年制的碩士。這么設計的原因就是在于商業市場是瞬息萬變的,畢業生早步入職場往往比在學校里做各類商業模擬成長的更快,書本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實踐出真知的理論應用于商科領域永遠都不過時,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商科專業課程水分大,其實不然,學校只是把2年的課程做了濃縮,讓學習更加緊湊,更加注重效率。 提到學制,有人會說英國的碩士都是一年制,能學到真東西嗎?其實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沒有做好留學的充分準備,在求學的過程中又不夠努力,那即使學制延長一年或幾年,混日子的意味往往更大一些吧。英國的碩士區分為授課型碩士和研究型碩士,前者學制一年,后者學制兩年,在課程結構上,可以說的區別在于后者更注重培養學生做科研的能力,以及畢業時論文的產出,培養的是科研方向的人才。讀完研究型碩士的學生大部分也是要繼續深造學位的,這對于那些想盡快拿到碩士學歷參加工作的學生來說顯然是供大于求了,就以職業規劃為例,學習生物專業的學生有的進了高校、進了實驗室、進了科研機構,做的是研究型的工作,他們學習免疫學,基因組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化學等,但也有一部分進入了企業、進入了工廠,他們學習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等專業,大家的職業目標本就不同,更不應該相提并論。 話題回到初的疑問,是否企業真的不認可英國的碩士學位。有些常識的人自然會理解這句話的不合邏輯,中國每年的自費出國留學生接近60萬,其中約1/3是赴英國留學的,如果國內的企業不認可英國的學歷,那每年十幾萬的英國海歸該何去何從呢。另外總有些家長或者學生喜歡拿身邊的例子來反駁我,“我七大姑家的八大姨家的二姨奶奶的小侄子去年就是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到現在還家里蹲呢”,那我倒要勸您一句了,要是眼睛里只能看到這樣的個例那還是不要留學的好,大家出國留學是為了給自己的背景上增加亮點的,也不是僅僅一個海歸碩士學位就讓你飛黃騰達了,本科學歷,專業能力,是否有工作經驗,是否有各類證書等等都是給自己“貼金”的點,要是留學回來指望一飛沖天,那估計也只能當給人添堵的談資了。 ??? 想了解更多請咨詢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