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在無機化學領域貢獻 任詠華教授成為首位亞洲學者獲頒授Bailar Medal殊榮
任詠華教授
任詠華教授成為首位亞洲學者獲頒授Bailar Medal殊榮
香港大學(港大)化學學者任詠華教授獲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UIUC)頒授2023-24 年度Bailar Medal 殊榮,表揚她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研究的國際杰出成就。
Bailar Medal榮譽每年授予一位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領域作出貢獻的化學家。 UIUC 于1972年設立獎項以紀念其化學系教授、美國配位化學之父 John C. Bailar 教授。
任詠華教授現任港大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主要從事無機和金屬有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光物理學和光化學,以及分子功能材料等前沿領域研究。 她因為在無機化學和配位化學基礎研究的成就,并在合理設計和合成新型發光金屬有機分子功能材料領域作出貢獻獲得嘉許,是首位亞洲科學家獲此殊榮。
任教授說:「Bailar Medal 有50多年的悠久歷史,對于能成為首位獲獎的亞洲無機化學學者,跟隨在無機化學及配位化學研究領域曾作出重大貢獻的巨匠的步伐,我心存謙卑,也感到非常榮幸,更感謝港大多年來對我的支持及鼓勵。」
Bailar Medal 獎設立51年來的49位獲獎者中,有四位是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包括 Henry Taube 教授(1983年諾貝爾化學獎),Jean-Marie Lehn 教授(1987年),Robert H. Grubbs jiaos 教授(2005年)和Richard R. Schrock 教授(2015年)。 在任教授獲獎之前,其余的獲獎者主要來自美國和歐洲等地。 其他獲獎者包括 Fred Basolo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Richard Holm (MIT; Harvard), Malcolm L. H. Green (Oxford University), Harry B. Gra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ck Halpern (University of Chicago), Stephen J. Lippard (MIT), F. Albert Cotton (Texas A &M), Michael Gr?tzel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Jacqueline K. Barto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mar Yagh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等。
按照授獎慣例,任詠華教授獲邀于4月24日及25日在UIUC校園主講了兩場講座,主題分別為 “From Simple Discrete Metal-Ligand Motifs to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Nanostructures and Morphologies”(『從簡單離散金屬配體結構基元至超分子組裝、納米結構和形貌』 )及“From Fundamentals to Molecular Design for Energy, Material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從基礎研究到應用于能源、材料和生物醫學的分子設計』)。
此外,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借此機會,邀請任教授順道到訪校園主講Dow Lecture。 講座由化學化工系舉辦,邀請國際化學學者作主講嘉賓。 任教授于4月21日發表了題為“Harnessing of Excited States Through Molecular Design – From Discrete Metal-Ligand Chromophores to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and Functions”(『通過分子設計來調控激發態 - 從離散金屬配體發色團至超分子組裝及功能')的演說。
任詠華教授簡歷:
任詠華教授于香港大學化學系取得一級榮譽理學士和博士學位,現任理學院化學系黃乾亨黃乾利基金教授(化學與能源)。 她主要從事無機和金屬有機化學、超分子化學、光物理學和光化學,以及分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任教授屢獲殊榮,包括2022年榮獲美國化學會Josef Michl光化學獎; 2021年獲該學會權威學術期刊《能源與燃料》選為「能源研究先驅」,并以特刊形式表彰其于能源研究領域的重要貢獻; 于2020年獲歐洲光化學協會、美國光化學會和亞洲及大洋洲光化學會共同頒授Porter Medal獎章。
任教授現為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及女化學工作者委員會主任,CCS Chemistry期刊顧問編委。 她是中國科學院院士(2001)、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2006)、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2)、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2015)和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2015)。 她于 2011 年獲頒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其他獎項包括英國皇家化學會百周年講座獎(2005/06)、英國皇家化學會Ludwig Mond Award(2015)、日本光化學協會 Eikohsha 光化學家獎(2006)、日本錯體化學會國際獎(2016)、和裘槎科研者獎(2000/01)、Japanese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 Honda-Fujishima Lectureship Award(2022)、以及I-APS Presidential Award(2023)等。 自 2020年起,任教授更擔任約翰威立(Wiley)新推出的旗艦學術期刊《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s)的化學領域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