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蘭大學:剪毛次數多能讓羊媽媽更快樂
根據昆士蘭大學的研究,綿羊懷孕期間,經常剪毛可以使它們更活躍,壓力更小,產出的羊毛更細。
昆士蘭大學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和昆士蘭州農業與食品創新聯盟(QAAFI)的愛德華·納拉揚(Edward Narayan)博士說,研究發現美利奴羊母羊在懷孕期間剪兩次毛,而不是按照行業標準剪一次毛,能讓懷孕的母羊各項指標更好。
納拉揚博士說:“有證據表明,在母羊懷孕早期剪毛可以提高羊毛產量,但我們想知道這對母羊有什么影響。”
“雖然剪毛對母羊來說是一種非常緊張的活動,但我們的研究表明,剪毛可以大大減輕母羊的長期壓力。”
“證據就在羊毛本身。”
在昆士蘭大學的壓力實驗室中,對羊毛樣本中的應激激素進行了比較生理學和內分泌學兩個方面的分析,并用于計算和比較隨時間變化的動物應激。
納拉揚博士說:“皮質醇是一種主要的壓力激素,眾所周知,長期的壓力會對生長發育產生負面影響,并會降低體重。”
“這種激素通過血管緩慢地進入羊毛中,這反映了綿羊在農場中所承受的壓力。
“與采集血液或糞便相比,檢測綿羊體內皮質醇的長期變化要容易得多,侵入性也小得多。”
“我們在對的樣本進行分析后,很快就發現,剪過兩次毛的懷孕母羊的羊毛中皮質醇水平明顯降低。”
“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果,農民應注意,減少綿羊中皮質醇的含量意味著減少了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生殖衰竭,消瘦和生產質量下降的情況,例如黑切肉或羊毛質量下降。”
高科技跟蹤和羊毛微米分析還顯示,該策略可以使更活躍的綿羊和羔羊獲得更高質量的羊毛。
納拉揚博士說:“我們很幸運地使用了項圈智能標簽技術來跟蹤羊的活動。”
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動物更加活躍,吃草和社交活動也更多。
“通過分析這些母羊、羔羊的羊毛微米,我們發現它們的羊毛微米更細,質量更舒適——它們的羊毛更有價值。”
“這對農民和綿羊都是雙贏的,我們希望這種做法將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準。”
這項研究由澳大利亞羊毛創新公司資助,并發表在昆士蘭大學圖書館電子空間的一份行業報告中。